ॐ अरपचन धीः arpcn »

〖異生能以有漏道證得擇滅〗

      持雙 2018年2月23日 俱舍論


  前兩篇說有部許慧解脫皆得四禪八定,是因為這與我們常見的說法(未必有據)不一樣,且有人寫論文引婆沙論說有部許有不得根本靜慮的慧解脫阿羅漢。未得「法忍」,見不得人胡說,所以發點聲音,也算是自己做個筆記。其實看看黑體字和結論也夠了,燒腦的論據可以留到有人較真時再祭出來。本來想就這一問題再說說唯識和南傳的觀點,可惜沒有足夠的論據(書讀得少,又不想被忽悠,可悲!),等以後再來[續2]。

  書讀得少、又不想被忽悠的人遠不止我一個,比如很多很多初學俱舍論的人對「有部許異生能證得擇滅」這一問題總會存疑,這多少是受「零星」聽到的大乘宗義影響所致。下面給出定心符,——雖然這種做法(純粹地列舉)很無聊。

  先來一個更廣的說法:一切有情,無不成就無漏法者。如俱舍等論說:「一切有情,無不成就非擇滅者。」非擇滅是無為法,而「無漏謂道諦,及三種無為。」成就非擇滅,就是成就無漏法。(別問我什麼是非擇滅、什麼是成就!!!)

  再說滅諦(擇滅),論云:「除初剎那具縛聖者.及餘一切具縛異生,諸餘有情皆成擇滅。」這裏的具縛異生是不是一切凡夫呢?依婆沙論:

  諸有情類,1.或具九結,2.或有六結,3.或有三結,4.或全無結。
  1.具九結者,謂具縛異生。
  2.有六結者,謂已離欲染異生及未離欲染聖者。
  3.有三結者,謂已離欲染聖者。
  4.全無結者,謂阿羅漢。

  這樣的分類表明:有異生不是具縛異生。

  再如婆沙:「諸已離欲界乃至無所有處染.入正性離生,彼先所得諸斷(即擇滅),......此中但說具縛異生入聖道者,彼非具縛而入聖道......」
  這類異生,是如前所說的「諸餘有情」所攝,「皆成擇滅」。

  正理論廣辯云:此不應疑,世尊處處分明顯說.諸異生中有斷煩惱及離染故。...一類譬喻論師.為欲顯成分別論義,作如是說:無有異生實斷煩惱.有退失故。...斷離染言,若唯(伏)不(現)行,有太過失。以於餘處有說聖道名斷離染,汝亦應計唯不現行,如餘處說。...非伏現纏,是斷惑得......

  異生如何離染?
  如婆沙云:「異生離欲染位,總束欲界見修所斷諸煩惱結以為九品,如刈草法品品頓斷,謂:以下下品無間道,頓斷欲界見修所斷上上品結,乃至以上上品無間道,頓斷欲界見修所斷下下品結。」
  具體當然是以有漏六行觀。

  到這裏已經足夠了,為了說明這是有部通行之義,不得不瘋狂一點,以滿足某些「善顯密意」之人。以下不再出論文的來源,不超出俱舍、顯宗、正理、婆沙諸論。(看到這裏差不多就可以點收藏,然後退出本頁面了。)

  於忍所害諸隨眠中....餘八地攝...若異生斷,唯修非見,數習世俗智所斷故。智所害諸隨眠,一切地攝.唯修所斷,以諸聖者及諸異生.如其所應.皆由數習無漏世俗智所斷故。

  如異生位.有滅雙因.無無漏斷得.未缺有頂故,雖亦得斷(即擇滅),不名遍知。

  又如異生生二定等,雖捨欲界等煩惱斷得.而不成就欲界等煩惱。

  聖二離八修......異生用有漏道唯能引起有漏斷得。......異生離染現修世俗。

  三類智兼修......(凡夫時)有事現觀(斷惑證滅)。

  未至九無間,俱生二名斷。釋文中四句分別可參考。

  相關的頌文如:斷道有漏業...世道所得斷...智所害唯修...根本五或八...具修惑斷一...有漏離次下...世無間解脫...無繫得通四......
  有頂唯見斷,餘通見修斷。

  婆沙:
  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,幾見所斷?幾修所斷?
問:何故作此論?答:1.為止他宗顯己義故。1)謂譬喻者作如是說:異生不能斷諸煩惱。

  ......(譬喻者)異生離染應知亦然,唯能暫伏不能永斷。為遮彼意,顯諸異生以世俗道亦能斷結....

  「或有於異生性,已得擇滅未得非擇滅。謂諸異生已離欲界.乃至無所有處染。」[舊譯:是數滅.非非數滅者,凡夫人離欲界欲。]

  ......諸異生皆成就非擇滅,隨離何品染,亦成就擇滅......諸異生必不成就有為無漏法。

  隨離何品染時得擇滅,異生於八地見修所斷.隨離何品.皆得擇滅。

  異生道是勤勇.非勤勇究竟.彼所得斷是事成.非事成究竟.聖者道是勤勇是勤勇究竟.彼所得斷是事成是事成究竟。

  諸異生所得離繫.但應名斷名離名滅名諦.不名遍知.不名沙門果.不名有餘依涅槃界.不名無餘依涅槃界.

  ...有餘復執.異生不能斷諸隨眠唯能制伏.為遮彼意顯諸異生能斷欲界...

  ...謂或有執.金剛喻定現在前時.頓斷一切三界見修所斷煩惱.此前諸位唯能伏纏於諸隨眠皆未能斷.如頓斷沙門.

  ...譬喻者說.無有世俗道能斷煩惱.彼大德說.異生無有斷隨眠者.但能伏纏.亦非世俗道有永斷義.

  ...斷有二種.一暫時斷.二究竟斷....。

  ...有說.世尊為顯暫時斷究竟斷故說十想.謂說不淨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顯暫時斷.說餘七想顯究竟斷.如暫時斷究竟斷.如是有影斷.無影斷,有餘斷.無餘斷,有縛斷.無縛斷,摧枝葉斷.拔根本斷,制伏纏斷.害隨眠斷亦爾。...

  問:斷離伏背有何差別。
  有說,無差別俱顯斷故。
  有說,亦有差別.謂斷彼縛故名斷.離彼得故名離.令不行故名伏.厭逆彼故名背。
  復次,依無間道說斷.依解脫道說離.此二依永斷說。依近加行說伏.依遠加行說背.此二依暫斷說。
  復次,依無間道說斷.依解脫道說離.此二依正斷說。依加行道說伏.依勝進道說背.此二依助斷說。
  復次,斷者依斷對治說.離者依持對治說.伏者依遠分對治說.背者依厭壞對治說....